1、正确答案是C
来源:2012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第13题
统计:全站数据:本题共被作答39874次,正确率为44.73%,易错项为B
解析:两种情况对比可知,以原速度的行使120公里,会多走0.5小时。
设原速度为,则有
,解得
。
设路程为,则有
,解得
。
故正确答案为C。
考点:行程问题
2、正确答案是B
来源:2012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第14题
统计:全站数据:本题共被作答41887次,正确率为61.14%,易错项为C
解析:设有管理人员的共有桌,则管理人员共有
人,从而普通员工共有
人,则有
,解得
,所以管理人员共有27人。
故正确答案为B。
考点:和差倍比问题
3、正确答案是B
来源:2012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第15题
统计:全站数据:本题共被作答40255次,正确率为64.67%,易错项为C
解析:将两个比例合并:苹果与芒果的销售量之比为,芒果与香蕉的销售量之比为
。故苹果、芒果、香蕉的销售量之比为
。
故设三者的销售量分别为,
,
,从而有
,解得
。故共销售水果
斤。
故正确答案为B。
考点:经济利润问题
4、正确答案是A
来源:2008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第38题
统计:全站数据:本题共被作答22388次,正确率为67.22%,易错项为B
解析1:
设路程为,则总时间为
,则平均速度为
。
解析2:
可直接根据等距离平均速度模型公式得到结果。
。
故正确答案为A。
注:本方法是解析1的简化,不用设未知数,直接计算得到结果,建议使用。
考点:工程问题
等距离平均速度模型
5、正确答案是B
来源:2012年4·21联考《行测》真题(山西/辽宁/黑龙江/福建/湖北/湖南/广西/海南/四川/重庆/云南/西藏/陕西/青海/宁夏/新疆兵团)第64题
统计:全站数据:本题共被作答45465次,正确率为54.85%,易错项为C
解析:
根据题意,甲、乙加工B零件的时间分别为、
,则可得:
,也即
。由此式可知
能够被5整除,
能够被3整除,而
、
均不超过8,因此
,代入解得
。甲生产零件总数为
,乙生产零件总数为
,两者相差7个。
故正确答案为B。
考点:不定方程问题
6、正确答案是C
来源:2012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第59题
统计:全站数据:本题共被作答45465次,正确率为54.85%
解析:
假定购买三种食物人数分别为、
、
,根据题意
,
。要使得水饺最多,则其他尽可能少。根据奇偶性质,可知
、
、
三个数中必然两个为奇数一个为偶数,或者三个均为偶数。将选项代入验证,若
,此时
、
无正整数解;若
,可知
,
,符合题意。
故正确答案为C。
秒杀技:得到后,注意到15、9、60均能被3整除,因此7Y必然能被3整除,仅C符合。
故正确答案为C。
考点:不定方程问题
数字特性
数字特性法,指不通过具体计算得出最后结果,而只需考虑最终结果所应满足的数字特性,从而排除错误选项得到正确选项的方法。常用的数字特性包括大小特性、奇偶特性、尾数特性、余数特性、整除特性、因子特性、幂次特性等多种特性方法,其中尤以整除特性最为常用。
7、正确答案是B
来源:2013年4·13联考《行测》真题(辽宁/湖南/湖北/安徽/四川/福建/云南/黑龙江/江西/广西/贵州/海南/内蒙古/山西/重庆/宁夏/西藏)第87题
统计:全站数据:本题共被作答47835次,正确率为40.32%,易错项为C
解析:
采用赋值思想,设每个农民割麦子的效率为1,由题意可得,甲组割麦子的总量为,故每个农民捆麦子的效率为
;设从10点之后经过
小时,乙组的麦子全部捆好。故乙组割麦子的总量为
,捆麦子总量为
,两值应相等,即
,解得
,即再过1小时就全部捆好了,此时为
。
故正确答案为B。
考点:工程问题
赋值思想
赋值思想,指对很多数学运算问题,不通过抽象分析,而是直接将合适的数字代入题目进行计算并得到答案的方法。例如:题干中各要素存在和差倍比关系的时候,可直接赋予符合这种关系的特殊值求解;题干中各要素存在数量上增减的时候,可直接给各要素赋予一个适当的初始值;题干中存在同一要素不同分配形式的时候,也可直接赋予该要素一个适当的初始值。总之,题干中只要存在未知要素相互关系的变化,首先都要想到能否通过赋值来解决。
8、正确答案是A
来源:2012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第6题
统计:全站数据:本题共被作答35664次,正确率为78.34%,易错项为B
解析:由于该企业男女员工人数之比为,据此可知若裁缝每小时能为55名男员工和35名女员工量尺寸,则相同的时间后,男女员工能够恰好量完。而实际每小时只能量52名男员工,且量完女员工时还剩24名男员工,这说明测量时间为
。因此该企业员工数为
。
故正确答案为A。
考点:和差倍比问题
9、正确答案是C
来源:2012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第9题
统计:全站数据:本题共被作答47836次,正确率为40.32%
解析:两人第一次相遇用时25分钟,甲达到B点用时20分钟,乙走同样的路程用时25分钟,故甲、乙两人速度之比为,从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用时40分钟,两人总路程是环湖一周,设乙的速度为
,则总路程为
,乙环湖一周需要
。
故正确答案为C。
考点:行程问题
10、正确答案是B
来源:2008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第35题
统计:全站数据:本题共被作答39488次,正确率为55.09%
解析:设甲每天完成量为1,则工程总量为6,甲乙合作两天完成,则甲乙合作每天完成量为,所以乙单独每天工作量为
,则乙需要
天完成任务。
故正确答案为B。
考点:工程问题
11、正确答案是C
来源:2011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第10题
统计:全站数据:本题共被作答38316次,正确率为49.29%,易错项为B
解析:设这批商品共有件,根据题意有:
,解得
。
故正确答案为C。
考点:经济利润问题
12、正确答案是A
来源:2012年4·21联考《行测》真题(山西/辽宁/黑龙江/福建/湖北/湖南/广西/海南/四川/重庆/云南/西藏/陕西/青海/宁夏/新疆兵团)第65题
统计:全站数据:本题共被作答22361次,正确率为85.53%,易错项为C
解析:赋值总工程量为90,则甲效率为3,甲乙合作效率为5,故乙的效率为2;而乙丙合作效率为6,故丙的效率为4。于是甲乙丙效率之和为9,故三人合作该工程需要10天。
故正确答案为A。
考点:工程问题
13、正确答案是A
来源:2008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第33题
统计:全站数据:本题共被作答21657次,正确率为64.96%
解析:通过题干可知,工龄大于8年的占,而这部分有16人,则共有工人160人,同时,通过题干可知,工龄大于3年小于8年的员工为至少3年的员工数减去至少8年的员工数,为
人。
故正确答案为A。
考点:和差倍比问题
14、正确答案是B
来源:2011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第9题
统计:全站数据:本题共被作答53107次,正确率为63.15%
解析:设甲种商品的成本为元,则乙种商品的成本为
元,可得:
,解得
。
故正确答案为B。
考点:经济利润问题
15、正确答案是B
来源:2012年4·21联考《行测》真题(山西/辽宁/黑龙江/福建/湖北/湖南/广西/海南/四川/重庆/云南/西藏/陕西/青海/宁夏/新疆兵团)第55题
统计:全站数据:本题共被作答16474次,正确率为47.62%,易错项为C
解析:根据行程问题基本公式,。
故正确答案为B。
考点:行程问题
(责任编辑:admin)【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