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解析】本题的内容是有关“诚信”,但更在于强调“诚”与“信”的不可分离性,即只有诚心诚意的“诚”,才能获得外部的“信”,是一体两面。故正确选项为D。?
4.A【解析】本题属于概括主旨型。阅读可见,题干材料是论证型结构。第一句话先提出观点“喝茶,喝的是一种心境”,后面的内容则是从不同方面说明喝茶时的心情,由此可知,题干的主旨是A项“喝茶时的心情”。?
5.A【解析】通过阅读文段很容易理解文段的主旨是在讲述在生命关头的情况下,人性所散发出来的美和光辉。A项显然不符合文段所要体现的内容。?
6.D【解析】文段末句为主旨句,用了“一旦……就……”进行总结,D选项正确。A、B、C表述片面。?
7.C【解析】孔子对前一个弟子的批评和对后一个弟子的赞赏,意在说明“救人”本身不仅仅是一项个人行为,而是一种道德模范,这种道德模范可能为他人“救人”起到表率作用。理解到此,不难选出正确答案为C。?
8.B【解析】文段的内容体现的就是“手拉手”的创作过程,而且这首歌也创造了奇迹。很直接就可以选出正确答案为B。这样的主旨题切忌多想,想的太多,反而把自己绕进去了。
9. C【解析】文段中虽然提到了“世上没有完美的人,只有完整的人”,但其最终要引出的是“对别人的包容”的观点。因为,只有包容别人,才能得到最大的释放与自由,这是文字的主旨。故C应为最佳选项。?
10.B【解析】本题可采用排除法。捕捉文段中的信息,作家李佩甫为一个短信小说接力赛创作开了一个头——数以千计的短信文学创作者创作了形态各异的短信小说。苏童、赵本夫这样的名作家都把自己的作品授权改编成了短信小说。从文段中找不出有关短信小说之争的相关信息,故A选项排除;C选项只说明了一种事实,不能概括主旨,而非主要内容,故排除;D选项只是为短信小说开头的李佩甫的一家之言,并未得到证实,故排除。?
11.B【解析】文段第一句“悲观的人”、“乐观的人”就是对应末句中的“悲观主义者”和“乐观主义者”,很明显,对这段文字的概括最恰当的是B选项。?
12.D【解析】此题只要理解“但是”后面的话,就可以直接得出正确选项。不同的事物,不同的场合,不同的生活,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态度,会体现不同的逻辑。即“生活的逻辑”并不是单一的。故选D项。?
13.D【解析】文段的内容很多,但中心句只有一句——而且在“鸟巢”每条焊缝边上,都镌刻了自己的名字。意在表明这些普通焊工的痕迹永远不会磨灭。由此可得正确答案为D。至于A选项,看起来似乎正确,但“是一个温暖人心的举动”并没有在文段中体现,考生切忌自己创想;B、C很明显不合题意。?
14.C【解析】此文段是通过《闯关东》这部电视剧来映照中华民族的精神,故正确答案为C。?
15.A【解析】A项“农夫与科学家”未体现出任何道理。?
16.A【解析】由文段末句“文化就是送‘光明’,鼓舞士气、提高修养”可知感染靠文化,故选A。?
17.B【解析】阅读此题可知,A、C、D都是文中提到的内容,不能概括全文。故本题选“奥运点滴”比较合适。?
18.A【解析】本题的意思很浅显,稍有常识就可知其主要揭示的道理是“勿以恶小而为之”。由此可知,B、C、D均为正确选项。?
19.C【解析】题目意在说明微软招聘时衡量人才标准的一个方面。理解了这点,就不难选出答案。
“微软招‘笨人’”能很好地揭示出文段的内容,而且“笨人”并不真笨而是有毅力。而A、B项均是文段的表面叙述,D项是迷惑项。?
20.C【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了解矛盾律和排中律的含义,并能区分二者。矛盾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互相否定的思想不能同时是真的,必有一假。排中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两个互相否定的思想不能同时是假的,必有一真。本题李四先回答“谁说我不常看《新华文摘》”是说自己常看《新华文摘》,从而否定自己不常看《新华文摘》;而他接着回答“我并不是说我常看《新华文摘》”是说自己不常看《新华文摘》,从而否定自己常看《新华文摘》。由此可知,李四互相否定的内容不能同时为真也不能同时为假。故正确答案为C。?
21.D【解析】分析李渔的话,可以总结他的观点是对敢于救治重症者的先生的肯定和对个个能医好病的先生的否定,由此可直接推出B、C选项。而A项是从对文段的理解而引出对矛盾的理解,是正确的。故选D项。?
22.D【解析】此题从多克的种种行为来说明即使是一个最普通的人,也能以他积极的行动鼓励他人,给他人奉献爱心,送去帮助。故D是正确选项。?
23.D【解析】由“凡‘悦心’的‘理义’,总是深入浅出,如……‘悦口’那样,否则很可能是言者谆谆,听者藐藐”,可知D选项正确。?
24.C【解析】解答本题要抓住关键句。“而且还是自身素质、品味和形象的一种体现。”由此可以理解文段主要强调的是国家工作人员正确、规范地使用通用语言文字,是一种表率,以此来影响和带动其他的人。A、B、D虽有体现,但并不是主要强调的内容。?
25.D【解析】阅读完文段注意抓住其“题眼”,即“国际商品市场价格上涨也开始向各国国内传递”,可知应选D项。?
26.A【解析】第一句话是对文段意思的总括,并引用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来印证生态问题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生态问题与社会问题紧密相关。故本题正确答案应为A。?
27.B【解析】无论是动物的“进攻”、“原地不动”,还是动物的“逃跑”,都是动物生存行为的选择。A项表述含糊,C、D项文不对题。?(责任编辑:admin)【返回首页】
湘考网【一楼】:143760479;湘考网【二楼】:37623591;湘考网【三楼】:20670069;湘考网【四楼】:56772480。【注】加群后,修改群名片为:地区-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