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考网:湖南省最权威的公务员考试信息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湘考网首页 > 申论 > 申论真题 >

2012年湖南省两院考试《申论》真题答案解析(2)

时间:2012-05-22来源:湘考网作者:xiangkw点击:
【解题思路】 阅读题干,审清题意 从审题来说,考生要抓住以下几个要点。首先,从题目当中可以确定出作答的范围,本题的作答范围是给定资料九;其

【解题思路】

阅读题干,审清题意

从审题来说,考生要抓住以下几个要点。首先,从题目当中可以确定出作答的范围,本题的作答范围是“给定资料九”;其次,要注意写作的形式,本题要求按照“编者按”的形式来进行写作;再次,写作的内容,从题目要求可以分析出,写作的内容主要是对三则新闻事件进行简单介绍和评议,作为专题报道的前置内容;最后,要注意字数,不能超过300字。

阅读材料,提炼要点

审题之后可以回到“给定资料九”,看这段材料讲的是什么内容。通过对“给定资料九”的阅读,可以知道,材料讲述了三则新闻事件,可对其进行简单概括:第一则新闻事件是湖南湘潭湘机中学一次晚自习意外停电,引发学生集体撕书、烧书、扔书;第二则新闻事件是江苏省启东市汇发中学某高二学生将老师“把关”的升旗仪式演讲稿换成自己的演讲词,抨击学校体制;第三则新闻事件是山东省某中学女生不愿按学校要求剪短发,老师三次催促后跳楼身亡。

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作答之前,考生还要弄清“编者按”的形式和作用。编者按也称作编者案,它是应用写作研究的重要文体之一,是编辑人员对一篇文章或一条消息所加的意见、评论等,常常放在文章或消息的前面,有时也放在文章的中间。“编者按”的主要作用是编者(不是作品的作者)对文章的解释或引申,可以表明编者的态度和意见,也可以提示要点,还可交待背景,补充材料或借题发挥。通常只有300字左右,有时会更短,有时仅有三言两语,但一定要能够切中要点。在这道题目当中,根据题意,我们可以得出编者按的主要作用是抛出三则新闻事件,吸引读者,并警醒世人。

写作的语言上要注意表达方式,首先应该有一个总领的句子,其次要对三则新闻事件进行精要概括,最后发表评议或提出号召。

 

【参考答案】

近期,各地相继发生了一些中学生“起义了”的消息。例如,湖南湘潭湘机中学一次晚自习意外停电,引发学生集体撕书、烧书、扔书;江苏省启东市汇发中学某高二学生将老师“把关”的升旗仪式演讲稿换成自己的演讲词,抨击学校体制;山东省某中学女生不愿按学校要求剪短发,老师三次催促后跳楼身亡。这让我们不禁发出中学教育走向何处的感叹。中学是一个人从未成年向成年转折的时期,是基础教育的关键阶段和出口,其教育模式、体制直接影响到“祖国的花朵”能否得以健康成长,进而决定着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能否后继有人。鉴于此,本期《教育文摘》周报将专题报道这三则新闻事件,并就此问题发表看法,以期能引起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界的进一步思考。

 

四、针对材料所反映的问题,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1000字。(50分)

【写作思路】

题目要求“针对材料所反映的问题,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没有限定题目,也没有限定主题,考生可发挥的余地较大。但是,考生且不可脱离材料漫天大发言论,而要围绕着“材料所反映的问题”而展开,即带着“材料问题”这一“镣铐”跳舞。

通观材料,其讲述的主要是我国的应试教育问题,其间既涉及了小学教育、初高中教育,还涉及了大学教育。考生在立意时,即可从宏观入手,探讨我国的教育体制问题,亦可从小角度切入,就问一领域的教育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本题明确限定了文体——议论文,考生既可以以策为主,也可以以议为主。但无论是以议为主还是以策为主,都要以论为基础,论证充分,令人信服。提醒考生一点是,现在考场的申论文章多半都是“策论文”,因此,围绕“问题”来写评论,比围绕“对策”来写策论,更容易吸引阅卷人眼球,在得分上也更占优一些。这就要求考生在写文章的时候,能够充分地联系材料、运用背景知识和自身对材料的理解,纵横捭阖地加以发挥,表达出对问题比较深刻和全面的认识。同时在文字和逻辑运用上最好也能下点功夫,尽量多使用一些事例、数据、名人名言或者理论政策等,这会为文章带来增色、加分的效果。

 

【参考答案】

回归教育自身规律的时候到了

——打破“唯分数论”的应试教育窠臼

  “先生是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学生是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这是上个世纪陶行知先生对旧中国教育的描述。不幸的是,这种状况在今天仍未得到根本改变。如材料所示:9岁儿子去网吧玩游戏没做作业不敢去学校,家长气愤之下不慎将孩子打死……南京有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女生,考了44种证书;在北京,一些小升初学生的推荐材料厚达100多页,各种获奖证书、证明琳琅满目。这是好的教育吗?这能够帮助孩子成才吗?答案是否定的。

  愈演愈烈的应试教育已经造成了很多严重弊病。有调查表明,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自杀有低龄化的趋势,1/3以上的高中生有过自杀念头,并且自杀的学生多为“品学兼优”者!这不仅影响到学生个体的成长,而且影响到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影响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我们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身心健康、完整和谐的人,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然而在现实中,却满眼都是“分,分,学生的命根儿”,分数决定着学生的一切,是学生、家长和学校顶礼膜拜的上帝和偶像。为什么会这样?罪魁祸首是以考试和升学为中心的应试教育体制。在这种体制下,由考试成绩决定学生能否升学,升入何种学校,从而决定学生获得怎样的命运。由于分数决定着学生的命运,因而学生总是被驱使着不惜一切代价地去拼命获取尽可能高的分数。分数高就“胜者通吃”,分数低则全盘皆输,一了百了。

  应试教育根底里是一种虚无主义,在应试教育中,学生的价值仅仅由他所获得的分数的高低来衡量,就像在商品社会中人的价值仅仅由他所拥有的金钱的多少来衡量一样;正如金钱是商品社会中人们的上帝,分数是应试教育中学生的上帝。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我们已经忘记了学生首先是一个人,一个活生生的,有自己的感情、思想和尊严的人,然后才是学生。这种对“人”的遗忘使我们的教育成为“无人的教育”、“非人的教育”!(责任编辑:admin)【返回首页
湘考网【一楼】:143760479;湘考网【二楼】:37623591;湘考网【三楼】:20670069;湘考网【四楼】:56772480。【注】加群后,修改群名片为:地区-昵称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建议金额1-10元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提醒:打赏金额将直接进入对方账号,无法退款,请您谨慎操作。

延伸阅读: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随机推荐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