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412:学习记忆是脑的高级机能,其神经基础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包括神经网络、神经环路和突触连接等不同的层次水平,其中突触是最易变的环节,也是神经可塑性的关键部位。突触可塑性的表现形式有两个方面:一是突触传递效能的改变;二是突触结构参数的变化。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论点,即:
A: 突触具有可塑性。 B: 突触可塑性的表现形式。
C: 突触是神经可塑性的表现形式。 D: 学习记忆的神经基础是什么?
答案: A
试题413:同一试卷,不同分数线,是有悖于公平的,但在每一种现实的社会环境中,公平只能是相对的。即便被认为是最公平的统一高考制度,也不是绝对公平。例如用同一的考试标准来要求不同地区的学生,因为城市和农村的孩子占有的教育文化资源是完全不对称的。经济、教育、文化发展的极端不平衡,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一个基本国情,但好的公共政策、制度安排应有助于缩小而不是人为加剧这种不平衡。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论点,即:
A: 同一试卷,不同分数线,人为加剧这种不平衡。 B: 根据中国的基本国情和现实的社会环境,不能用同一的考试标准来要求不同地区的学生。
C: 公平是相对的,但好的公共政策、制度安排应有助于缩小这种不平衡。 D: 用不同的考试标准来要求不同地区的学生,有助于缩小这种不平衡。
答案: C
试题414: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权的主体是社会的人,不是抽象的人。人权不可能是天赋的,而是社会历史地产生的。从其本质上讲,它反映了一定的社会关系。个人不可能离开他人和社会而生存这一事实,决定了人权有两种表现形式,个人人权和集体人权。个人人权的主体是个人,集体人权的主体是社会群体、民族和国家等。个人人权是集体人权的基础、集体人权是个人人权的保障。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论点,即:
A: 人权的主体是社会的人。 B: 人权有两种表现形式,个人人权和集体人权。
C: 个人人权是集体人权的基础,集体人权是个人人权的保障。 D: 人权是个人权利和集体权利的统一。
答案: D
试题415:中英联合联络小组今天在香港举行的21次防务与治安问题专家会议,继续讨论关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少数人员提前进港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的问题。尽管双方对于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少数先遣人员提前进港,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达成共识,但对于具体的安排,中英双方还要进行具体的讨论。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论点,即:
A: 人民解放军将是入港的先遣队。 B: 中英双方已就解放军先遣人员提前进港达成一定的共识。
C: 事实上中英双方对于先遣人员的具体问题并未取得一致意见。 D: 中英联合联络小组举行专家会议,讨论解放军先遣人员提前进港问题。
答案: D
试题416:当前国家对企业所收的税率太高,属中央的增值税大约为17%,且经中央允许,有法可依的地方税就有十多种,其中的企业所得税竟高达33%。这种税率实在使一般性的企业难以承受,应当适当降低。否则就无法扭转长期存在的大多数企业亏损,企业领导整天为维持正常运转及发工资而奔走,根本就谈不上安排资金更新技术。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论点,即:
A: 企业税收虽经中央允许,但仍然过于沉重。 B: 企业税收包袱沉重,无力更新技术。
C: 企业领导主次不分,只为工资奔走,不注重更新技术。 D: 企业税收虽然沉重,但经过国家允许,仍然是合理的。
答案: B
试题417:农田基建,科技兴农,农业产业化,综合开发等均是每个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但均不是一个产业发展的全部。因此,建议上级财政改革支农资金分配使用的方式,在一个省、地市、县区内选择几个有地域特色和市场开发价值的优势骨干产业,以产业为对象,对瓶颈薄弱环节和重点部位进行系统扶持,在一个省范围内形成几个全国独具优势,在一个地区或县范围内形成几个全省乃至全国独具优势的主导产业。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论点,即:
A: 农田基建,科技兴农,农业产业化,综合开发等虽然均是每个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但均不是一个产业发展的全部。 B: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投入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带动作用。
C: 每一地区都要有一个在全国独具优势的主导产业。 D: 国家要通过财政改革,加大支农力度。
答案: B
试题418:中国人民历史上形成的不屈不挠的革命传统亦体现在海外移民族群之中。华侨在东南亚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维护民族独立的斗争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如1740年~1743年印尼华侨曾联合爪哇岛人民反抗荷兰殖民统治而起义。当今印尼华人首富林绍良曾在抗击荷兰殖民主义斗争,捍卫印尼共和国的独立战争中冒着风险,为反殖民游击队输送各种物资。菲律宾华人曾举行反西班牙殖民者的起义,并参加菲律宾革命。1593年领导华人船工起义暴动的菲律宾华侨潘和五被誉为华人英雄和菲律宾英雄。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论点,即:
A: 海外移民有不屈不挠的革命性。 B: 海外移民在维护民族独立的斗争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C: 华人英雄是海外移民的楷模。 D: 虽然山水相隔,海外移民与祖国人民一脉传承。
答案: D
试题419:原始地球形成以后的八亿年,其内部逐渐变热使局部熔融并超过铁的熔点,其使地球中的金属铁、镍及硫化铁熔化,并因密度大而流向地球的中心部位,从而形成液态铁质地核。同时,地球的平均温度进一步上升(可达约2000℃),引起地球内部大部分物质熔融,比母质轻的熔融物质上升浮动,把热带到地表,经冷却后又向下沉没。这种对流作用控制下的物质移动,使原始地球产生全球性的分异,演化成分层的地球,即中心为铁质地核,表层为低熔点的较轻物质组成的最原始的陆核,陆核进一步增生,扩大形成地壳。地核与地壳之间为地幔。分异作用是地球内部最重要的作用,它导致了地壳及大陆的形成,并导致大气和海洋的形成。所以说,我们的地球是原始地球再生的,这个再生过程大约发生在40亿年前(或说37亿年前至45亿年前之间),即我们已经发现的最古老岩石的形成时期之前。氢和氧合成的水,原先潜藏于一些矿物中。当原始地球变热并部分熔融时,水释放出来并随熔岩运移到地表,大部分以蒸气状态逸散,其余部分在漫长的地质历史进程中逐渐充满大洋。在原始地球变热而产生分异作用的过程中,从地球内部释放出来的气体形成了气圈。早期地球的大气圈成分与现代不同,正是由于紫外辐射的能量促使原始大气成分之间发生反应,从无机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然后发展成有机高分子物质组成的多分子体系,再演变成细胞,生命得以开始和进化。以下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责任编辑:admin)【返回首页】
湘考网【一楼】:143760479;湘考网【二楼】:37623591;湘考网【三楼】:20670069;湘考网【四楼】:56772480。【注】加群后,修改群名片为:地区-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