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233:不论人们在主观上承认与否,在客观的效果上,教育的努力最终在处于未来背景下的某一特定的社会阶段中表现出来,也就是,教育总是要表现出一种为未来社会服务的职能。这段话中划线处应填上的最恰当的短语是:( )。
A: 有必要也应当 B: 需要而且必然
C: 总能而且只可能 D: 有可能也一定会
答案: C
试题234:宋代涌现了更多的竹画家。苏东坡就是一位画竹的艺术大师。他画竹气魄极大,“从地起一直至顶”,线条和笔力都很强劲。元代文人画兴起后,画竹更为盛行。四大家之一倪云林的画,大都修竹数竿,意境萧疏,具有独特的风格。明代竹画家蜂起。王绂画竹名驰天下,邵二泉题他的《墨竹》诗说:“萧萧数竹不胜看,到此方知画竹难。谁信中书曾放笔,片时行尽楚江干”,道出了他画竹的高超技艺。对这段话最准确的复述是:( )。
A: 宋元明三代竹画家蜂起,风格独特,技艺高超 B: 宋元明三代的文人都喜欢画竹,且技艺高超
C: 宋代的竹画家比元明两代的多 D: 元代的画家喜欢画竹,但名气不大
答案: A
试题235:某银行的个人外币存款额已突破10亿美元;在该行累计发放的20亿美元外汇贷款中有相当大的比例来自居民个人存款。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 )。
A: 个人拥有的外币总额已相当可观 B: 该行累计发放的外汇贷款中,有二分之一的款项来自居民个人
C: 该行20亿美元贷款,相当大的比例是贷给居民个人的 D: 该行个人外币存款额已占总存款额的二分之一
答案: A
试题236:钢铁被用来建造桥梁、大楼、地铁、轮船、铁路和汽车等,被用来制造几乎所有的机械,还被用来制造包括农民的长柄大镰刀和妇女的缝衣针在内的成千上万的小物品。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论点,即钢铁:( )。
A: 是一种丰富的金属 B: 具有许多不同的用途
C: 是所有金属中最坚固的 D: 是唯一用于建造大楼和桥梁的物质
答案: B
试题237:早在3000多年以前,我国就有了世界上最早的文字。这些文字是刻在乌龟和扁平的骨头上的,所以叫做甲骨文。这些文字,直到1898年才发现。对这段话最准确的复述是:( )。
A: 我国在1898年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文字甲骨文 B: 早在3000多年前就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文字甲骨文
C: 1898年在我国发现了3000多年前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文字甲骨文 D: 甲骨文是3000多年前我国乌龟刻在扁平的骨头上的最早的文字
答案: C
试题238:我是学桥梁的,大半辈子都和桥打交道。过去架设连在江河两岸的桥梁,现在看来,更重要的还是要架起科学与人民的桥梁,让千百万群众掌握科学技术。科学普及工作做好了,科学技术现代化才有基础。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个论点:( )。
A: 我是一个桥梁工作者 B: 科普工作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
C: 我还将架更多的桥梁 D: 我们应该让更多的人懂得架桥的技术
答案: B
试题239:现在的天文学,不是光研究太阳、月亮、星星在天上的位置和运行规律,还要研究星星里头的变化,研究宇宙的演化。对这段话的准确复述是:( )。
A: 现在天文学只研究星星里头的变化 B: 现在天文学不仅研究星体的运行规律及其内部变化,而且还要研究宇宙的演变
C: 现在天文学只研究太阳、月亮和星星在天上的位置和运行规律 D: 现在天文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答案: B
试题240:翻拍可以在不损坏原件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整复和摆布。如对折皱、卷曲的文件原件可用玻璃压平或置于透明的夹框内,对破裂的原件进行拼接等。另外,为了提高影像的清晰度,应当在熟悉原件特点的基础上,选择比原件稍大的一定颜色的衬底。在这些准备工作做好之后再进行翻拍。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个论点,即:( )。
A: 翻柏之前要先做好各种准备工作 B: 翻拍之前应对原件进行整复和摆布
C: 选择衬底可以提高翻拍时影像的清晰度 D: 翻拍之前的准备工作好坏与否直接影响着翻拍质量的好坏
答案: A
试题241:1991年12月23日,两位20岁的少女走进北京XX超市。那里装饰之高贵,物品之精美,很让她们留连了一番,几经挑选之后,她们选了一个镜框。可没想到在付款后准备离去时被服务员拦住以其偷拿东西为名进行检查。这件小事竟引出一场我国首例消费领域的名誉权侵害案来。最能准确复述这段话主要意思的是:( )。
A: 姑娘逛超市要注意保护自己 B: 北京XX超市不尊重消费者人格
C: 两位少女在超市被无故检查之事引发了我国消费领域的首例名誉侵害案 D: 逛超市购物不要挑来挑去以免引起店方误解
答案: C
试题242:纤维作为犯罪物证,我国五十年代末就开始在侦查办案中加以利用。但由于现场所提供检验的纤维量往往很少,加之当时又缺乏有效的仪器设备和检验方法,所以在实际办案时很少为人们所注意。近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大型精密仪器的引进和新的技术方法的出现,为全面开展纤维物证检验提供了良好条件,使纤维这项物证在侦破案件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个论点,即:( )。
A: 纤维物证检验在我国应用很早 B: 由于条件的局限,纤维物证虽在我国运用很早但并不广泛
C: 我国早在五十年代即开始利用纤维物证检验但直到近年来由于科技发展才广泛应用 D: 纤维物证检验能够在物证检验和侦查中发挥作用得益于科学技术的发展
答案: C
试题243:“摄影文章”并不是以文为主的文章,而是美国新闻摄影报道的一种体裁。它是以照片为主,以几张、几十张,甚至更多的照片,组成一篇通俗易懂的“文章”来阐明一个主题或深入地探讨一个问题。“摄影文章”最初出现在美国《生活》杂志上,它与我国的摄影专题报道有类似之处,但又不尽相同。最能难确复述这段话主要意思的是:( )。(责任编辑:admin)【返回首页】
湘考网【一楼】:143760479;湘考网【二楼】:37623591;湘考网【三楼】:20670069;湘考网【四楼】:56772480。【注】加群后,修改群名片为:地区-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