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196:根据文意,准确概括核电站特点的一组是 估计难度
A: A高投入、高质量、低消耗 B: B经济价值高于火电站
C: C使用寿命高于火电站 D: D每度核电成本仅相当煤电的60%左右
答案: D
试题197:“与原子弹有了根本的区别”的含义是 估计难度
A: A.核电站具有可控性,原子弹具有不可控性。 B: B.核电站的核链式反应具有可控性,而原子弹的核链式反应是不可控的。
C: C.核电站采用的燃料铀—235的浓度低于4%,不会出现不可控性核链式反应。 D: D.核电站采用的铀—235浓度远远低于原子弹中该物质浓度,已不具有危险性。
答案: B
试题198:“现代经济价值观取得了又一次胜利”是指 估计难度
A: A.大量建成的核电站取得了很大的经济价值。 B: B.核电事业的发展检验了现代经济价值观的科学性。
C: C.现代经济价值观保障了核电事业的发展。 D: D.现代经济价值观的科学性在核电事业的发展中再次得到证实。
答案: B
试题199:文中“低投入经济效应的负走向”是指 估计难度
A: A.低投入势必造成高成本。 B: B.低投入造成的成本逐渐增加的趋势。
C: C.煤电成本低的优势难以持久。 D: D.煤电成本高于核电成本。
答案: B
试题200:一百多年来,现代语言科学经历了三个重要时期,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转换生成语言学分别是这三个时期的代表。对这段话最准确的复述是:( )。
A: 现代语言学发展了一百多年 B: 现代语言学经历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转换生成语言学三大时期
C: 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转换生成语言学是现代语言学 D: 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转换生成语言学都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
答案: B
试题201:板块的边界并不就是海陆的边界,大部分板块既有陆地又有海洋。作为板块边界的活动构造带,有裂谷、俯冲带、碰撞带这三种类型。大洋中绵延数千万米的大洋中脊,中间就是裂谷。地侵物质从这里流出,形成新的洋底岩石,并把两边的板不断推向两侧,裂谷是洋底的诞生地。某些陆上裂谷(如东非裂谷)可能会产生出新的海洋。与裂谷相反,位于大洋边缘的海沟是海洋板块的消亡带。洋底岩石圈在这里俯冲到大陆岩石圈之下,并潜入软流圈而消失。另外,如果边界两边都是陆地,就会成为碰撞带。随着碰撞角度的不同,这里或因挤压而隆起高山,或因剪切而形成断层,或者兼而有之。板块构造说是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合理引申。大陆的漂移是板块移动的表现之一。板块运动是地震、火山等事件及岛抓、陆绿山、海沟等地形特征的形成原因。下列判断与文意不符合的一项是:( )。
A: 有一部分板块在海洋下面 B: 裂谷都存在于板块边界处
C: 所谓板块消亡带亦即地冲带 D: 位于大洋边缘的海沟,都处在板块的活动构造带上
答案: C
试题202:板块的边界并不就是海陆的边界,大部分板块既有陆地又有海洋。作为板块边界的活动构造带,有裂谷、俯冲带、碰撞带这三种类型。大洋中绵延数千万米的大洋中脊,中间就是裂谷。地侵物质从这里流出,形成新的洋底岩石,并把两边的板不断推向两侧,裂谷是洋底的诞生地。某些陆上裂谷(如东非裂谷)可能会产生出新的海洋。与裂谷相反,位于大洋边缘的海沟是海洋板块的消亡带。洋底岩石圈在这里俯冲到大陆岩石圈之下,并潜入软流圈而消失。另外,如果边界两边都是陆地,就会成为碰撞带。随着碰撞角度的不同,这里或因挤压而隆起高山,或因剪切而形成断层,或者兼而有之。板块构造说是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合理引申。大陆的漂移是板块移动的表现之一。板块运动是地震、火山等事件及岛抓、陆绿山、海沟等地形特征的形成原因。下列判断与文意相符合的一项是:( )。
A: 板块运动的形式有三种:碰撞、俯冲和裂谷 B: 板块边界的碰撞或俯冲和裂谷的情形相反
C: 裂谷位于海洋中或海洋与陆地的交接处 D: 碰撞带和俯冲带位于大洋边线或陆地之上
答案: B
试题203:板块的边界并不就是海陆的边界,大部分板块既有陆地又有海洋。作为板块边界的活动构造带,有裂谷、俯冲带、碰撞带这三种类型。大洋中绵延数千万米的大洋中脊,中间就是裂谷。地侵物质从这里流出,形成新的洋底岩石,并把两边的板不断推向两侧,裂谷是洋底的诞生地。某些陆上裂谷(如东非裂谷)可能会产生出新的海洋。与裂谷相反,位于大洋边缘的海沟是海洋板块的消亡带。洋底岩石圈在这里俯冲到大陆岩石圈之下,并潜入软流圈而消失。另外,如果边界两边都是陆地,就会成为碰撞带。随着碰撞角度的不同,这里或因挤压而隆起高山,或因剪切而形成断层,或者兼而有之。板块构造说是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合理引申。大陆的漂移是板块移动的表现之一。板块运动是地震、火山等事件及岛抓、陆绿山、海沟等地形特征的形成原因。“大陆的漂移是板块移动表现之一”,从全文看,这句话是说:( )。
A: 板块移动是大陆漂移的动力 B: 板块移动表现为大陆漂移
C: 板块移动和大陆漂移的本质是相同的 D: 板块移动造成了大陆漂移
答案: D
试题204:原始地球形成以后的八亿年,其内部逐渐变热使局部熔融并超过铁的熔点,其使地球中的金属铁、镍及硫化铁熔化,并因密度大而流向地球的中心部位,从而形成液态铁质地核。同时,地球的平均温度进一步上升(可达约2000℃),引起地球内部大部分物质熔融,比母质轻的熔融物质上升浮动,把热带到地表,经冷却后又向下沉没。这种对流作用控制下的物质移动,使原始地球产生全球性的分异,演化成分层的地球,即中心为铁质地核,表层为低熔点的较轻物质组成的最原始的陆核,陆核进一步增生,扩大形成地壳。地核与地壳之间为地幔。分异作用是地球内部最重要的作用,它导致了地壳及大陆的形成,并导致大气和海洋的形成。所以说,我们的地球是原始地球再生的,这个再生过程大约发生在40亿年前(或说37亿年前至45亿年前之间),即我们已经发现的最古老岩石的形成时期之前。氢和氧合成的水,原先潜藏于一些矿物中。当原始地球变热并部分熔融时,水释放出来并随熔岩运移到地表,大部分以蒸气状态逸散,其余部分在漫长的地质历史进程中逐渐充满大洋。在原始地球变热而产生分异作用的过程中,从地球内部释放出来的气体形成了气圈。早期地球的大气圈成分与现代不同,正是由于紫外辐射的能量促使原始大气成分之间发生反应,从无机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然后发展成有机高分子物质组成的多分子体系,再演变成细胞,生命得以开始和进化。原始地球再生过程发生在:( )。(责任编辑:admin)【返回首页】
湘考网【一楼】:143760479;湘考网【二楼】:37623591;湘考网【三楼】:20670069;湘考网【四楼】:56772480。【注】加群后,修改群名片为:地区-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