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及解析
1.正确答案是 A
来源 2008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第53题
考点 成语填空
解析 考查成语的语境搭配。由材料中“二者同为‘教育人才指导’、‘传播文明’之‘利器’”可以判断,作者对报馆与学校均持肯定态度。“珠联璧合”比喻杰出的人才或美好的事物结合在一起,符合材料语意,故正确答案为A。
B项“相辅相成”指相互补充,相互配合。C项“相得益彰”指互相配合和补充更能显出长处、发挥作用。D项“取长补短”指吸取别人的长处,用来弥补自己的短处。B、C、D项三个成语均有优势和劣势相互补充的意思。材料中未提到报馆与学校各自所具有的优势和劣势,相互补充及配合无从谈起。
2.正确答案是 A
来源 2009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第43题
考点 表面主旨题
解析 本题为表面主旨题。
材料先提出“目标管理”的概念,再对目标管理进一步解释,主旨句为第一句,故A项正确。B项虽然表述无误,但不是材料所要表达的主题;C项材料中提出了管理者应使被管理者认同目标,并未提出需要共同商议;D项与文段内容无关,故均不选。
故正确答案为A。
3.正确答案是 B
来源 2013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B类)第16题
考点 隐含主旨题
解析 据提问知此题为隐含主旨题。
文段先说“把中世纪说成是漫漫长夜和科学的空白时期”并不为过,接着用“然而”转折引出意在说明的重点:即使在宗教神学残酷的统治下,也阻止不了人们的实践、人们的思考。即在这样黑暗的时代,科学仍然有所发展。A、C、D项与此观点相悖。
故正确答案为B。
4.正确答案是 C
来源 200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B类)第124题
考点 细节判断题
解析 据提问知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题干中陈述了对于Ref—l蛋白质与动脉硬化之间的关系,已知确定性的结论通过文段中“能够阻止引发内膜增生和动脉硬化的活性氧的形成”一句可以得知C项表述正确。A项“首次发现”题目中并未提及,B项“被激活”主体错误,Ref—l蛋白质在动脉血管细胞内部,是人为激活而非动脉血管激活,D项“有助治疗“证据并不充分,题目仅是发现了二者的联系,还没有谈到治疗。故正确答案为C。
5.正确答案是 B
来源 2005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第16题
考点 表面主旨题
解析 根据提问“主要支持论点”可知本题考查表面主旨问题。
本段文字共三句话。第一句是说印度洋海啸和地震显示了大自然的威力;第二句话是说我国要居安思危,防范海啸的破坏;第三句讲海啸仍有可能给我国造成巨大损害。由此可见,正因为地震和海啸仍然有可能给我国造成巨大破坏,所以我们要居安思危。而居安思危的表现就是加快深海大洋的研究,因此B项为最佳选项。A项概括得过于宽泛,没有揭示出主要论点;C项是这段文字的一方面意思,但不是主要意思; D属于无关项。故正确答案为B。
6.正确答案是 D
来源 2012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第20题
考点 实词填空
解析 本题考查近义实词的程度辨析和语境搭配。
从第三空入手。“不耻”指不以为有失体面;“不容”指不能宽容、不允许;“厌恶”指讨厌、憎恶;“不齿”指不与同列,表示轻蔑。结合语境,正人君子对见利忘义的人自然是不认同的,因此“不齿”最符合语意。答案锁定D。
第一空。“抵挡”指抵抗、抵挡;“遏止”指用力阻止;“阻止”指阻拦制止;“遏制”指制止、控制(攻势、激情等)。①空格的宾语是“攻势”,根据常用搭配,“遏制”最为恰当。
第二空。D项的“制约”指限制约束,符合语意。
故正确答案为D。
7.正确答案是 D
来源 2006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上半年)第17题
考点 实词填空
解析 此题考查近义实词填空。
所填空缺属于动宾短语搭配,首先“保障”不能与“兴趣”和“义务”搭配,只能是培养兴趣、履行义务,故排除B、C。“权力”是指权位、势力,包括职责范围内的指挥或支配力量;而“权利”则是公民依法应享有的权力和利益,与“义务”相对。公民不具有政治上的强制力,故这种“权力”无法保障,排除A项。
故正确答案为D。
8.正确答案是 B
来源 2008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第18题
考点 病句辨析题
解析 此题考查病句辨析的能力。
A项句式杂糅,有两个主语,可将“在”提至“梵高’’之前;C项不符合语言习惯,可改为“中年人对相声大师侯宝林的名字是熟悉的”;D项中“更”字运用不当,可改为“最”。故正确答案为B。
9.正确答案是 D
来源 2007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第32题
考点 词句理解题
解析 本题考查语句理解。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是为了提醒人们注意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即人们应当珍惜现在的居住环境——地球,D项理解最为接近。
A项说的是其他星球,与珍惜当下的居住环境意思不接近;B项“人类也无法迁住那个星球”与口号无关;C项重在反面结果,而口号是正面呼吁。
故正确答案为D。
10.正确答案是 B
来源 2005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第8题
考点 表面主旨题
解析 根据提问“主要”可知本题为表面主旨题。材料第一句首先介绍了“能源技术”,然后第二句来具体讲“能源技术”的重要性,“但”字表转折,肯定前面的内容,强调后面的内容,即“能源技术作为现代工业技术基石的能源技术仍然举足轻重”,后面的“尤其”再表强调,两重强调则最后强调的内容为重点,即“能源技术的发展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构成文段主旨,B项符合。A项为前面强调的内容,不是重点。C项在文中并未涉及到。D项为前面介绍“能源技术”的内容,不是主旨,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
11.正确答案是 C
来源 2006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第67题
考点 病句辨析题
解析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的能力。
修改后的语句可以简化为“优秀的形象......浮现在脑海中”。“优秀”和“品质”的搭配没有错,但和形象搭配就不妥当。前半句可以改为:“他那崇高的形象......”。
故正确答案为C。
12.正确答案是 B
来源 2009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第56题
考点 隐含主旨题
解析 据提问可知此题是隐含主旨题。
材料先指出了天坛祈年殿、圜丘等古代建筑的风格特点,又谈到了《易经》中对于“九”字的释义。最后一句话总结祈年大殿用“九”及其倍数排列,是符号学在古代建筑中的体现。引申可知材料意在说明我国古代建筑中蕴藏了一种潜移默化的数字符号信息。所以B项正确。
A项“审美”在材料中并不能得出;D项表述也有所偏差,“最高境界”无从得出;C项是结合题目表述本身进行的讨论,并非进行引申的言外之意。
故正确答案为B。
13.正确答案是 A
来源 200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第66题
考点 隐含主旨题
解析 据提问可知此题是隐含主旨题。
作者并没有将作品与人品进行比较,可排除C、D两项;作品是书法家艺术的成果,只能是人品影响作品,“使之人格化”,作品反映人品,排除B,故正确答案为A。
14.正确答案是 C
来源 2005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下半年)第34题
考点 歧义辨析题
解析 考查辨析歧义句的能力。
A项中“我这不是请你来了么”既可以理解成为“我这/不是请你来了么”,强调的是地点“这”,也可以理解为“我/这不是请你来了么”,说的是这件事情;B中的“我过去看过”既可以理解为“我以前看过”,也可以理解为“我到那个地方看过”、D项中的“晚上来的人”既可以理解为“在晚上这个时间来的人”,也可以理解为“ 后来上来的人”。故正确答案为C。
15.正确答案是 B
来源 2009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春季)第37题
考点 语句多元考查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成语使用对错的能力。
首先解释一下各选项成语的含义:
A项,“汗牛充栋”形容藏书非常多,用来形容人是不恰当的,故排除A选项。
B项,“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痛快,用来形容对伪科学的揭露是恰当的。
C项,“洗心革面”比喻彻底悔改,用来形容提高刊物的质量是不恰当的,故排除C选项。
D项,“左右逢源”一是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顺利无阻,属褒义;二是比喻处事圆滑,属贬义。现在以贬义用法较常见,用来形容一个谈论互联网的孩子是不恰当的,因此排除D选项。
故正确答案为B。
(责任编辑:admin)【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