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下面对本文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模糊性寓于万物运动中,客观世界是在模糊与清晰的矛盾之中发展的
B.模糊理论研究的是客观世界的模糊性,所以它要用模糊的语言进行描述
C.将人类灵活巧妙的思维判断赋予计算机,有赖于模糊理论在更高水平上的应用
D.“人”能成为计算机的仿生标本,是因为人脑的模糊性大于客观的模糊性
10.作者认为模糊理论工作者肩负的历史使命是( )
A.用较为精确的数学语言和概念来描述现实中的模糊现象以及人脑中的模糊概念
B.利用自己建立的模糊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和控制、完成那些现代先进设备所不能完成的工作
C.人类如何将自己的智慧教给计算机的研究
D.使计算机具有更多的“人性”
下一页:参考答案和详解>>
参考答案和详解
1.【答案】B。解析∶根据文段内容,句子前后既不是转折关系也不是因果关系,而是假设关系,故只能选B。
2.【答案】B。解析∶由原文“学习任何一种艺术的过程都能够适当地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精通那门艺术的理论……”说明学习任何一门艺术都需要掌握它的理论知识,故B项“不是必要的”错误。
3.【答案】A。解析∶由“为驾驭任何一门艺术,第三点也是必要的要素,即要使艺术精湛必须极其关心这一问题,在我的心中必须是∶没有什么比此艺术更重要的事情。”可推出A。
4.【答案】D。解析∶从“难怪乎没有谁来学习爱的艺术”的语气来看,作者对没人学习爱这种现象是持否定态度,也就是提倡学习爱,故D的“不学而成”与文意不符。
5.【答案】B。解析∶文章前后呼应,从开篇的“明确爱是一种艺术”到结尾的“难怪乎没有谁来学习爱的艺术”,中间则以任何艺术的学习作类比突出说明了作者的观点——爱作为一门艺术也是需要学习的。只有B提到“爱”这一关键词,故本题答案为B。
6.【答案】D。解析∶铅块和金属球的例子是为具体说明“而另一些事物放到漫长的时间里考察也会使模糊性突出显现”观点所举的,故D为答案。
7.【答案】D。解析∶比对原文第三段,D是为说明“客观世界模糊性”所举的三个例子中的一个。
8.【答案】C。解析∶比对原文第四段,C是为说明“人巧妙地利用自己建立的模糊概念”所举的三个例子中的一个。
9.【答案】C。解析∶A为无关项,短文没提及“模糊与清晰的矛盾”,文中引用“矛盾普遍存在于客观世界中”是为了引出“模糊性亦寓于万物运动之中”这一观点。B与原文“模糊理论力图用较为精确的数学语言和概念来描述gkz6.net现实中的模糊现象以及人脑中的模糊概念”不符,排除。“人”能成为计算机的仿生标本”是因为“人的思维、判断是那样巧妙,人的经验是那样丰富……”,并且“人脑的模糊性大于客观的模糊性”在文中没有依据,排除D。故本题答案为C。
10.【答案】D。解析∶由全文最后一句话即可得到答案D。